民族贸易县民族贸易企业的简称。必须是在民族贸易县登记注册且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经销少数民族特需品或生产生活必需品以及收购(加工、销售)少数民族农副产品且上述销售额占该企业全部销售额60%以上的企业。指反映目前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特殊需要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用品。一般都被纳入国家民委印发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目录》。(十三)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简称:民品企业)经省级认定,国家级备案,生产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企业,一般每五年认定一次。民品企业上年度生产和销售《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目录》中所列的商品占该企业生产、销售总量的比例不得低于10%。指中央财政为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特殊困难和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的专项资金,于1992年设立。“十一五”以来,主要用于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等工作。由国家民委、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国家法定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理解文艺会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出席了开幕式、闭幕式,观看了部分演出,并接见了演职人员代表。已先后于1980年、2001年、2006年、2012年、2016年、2021年举办了6届。云南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分别为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在地域上相连,分居于不同国家 、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瑶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个少数民族,80%以上人口分布在云南省,称为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云南省先后建立了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8个民族实行了区域自治。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共有78个县(市、区),占全省129个县(市、区)的60.5%;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达27.6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云南成为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和实行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民委委员制度在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第一批设立的政务院组成部门,中央民委就已经实行委员制,委员来自不同民族。1954年政务院改国务院后,中央民委改称国家民委,仍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委员制也一直延续下来。2022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云南省建立民族工作委员制,明确了32个委员单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职责,为做好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来源:红塔统战 |